找到相关内容96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安世高所译经的研究

    得法,已见法自证道,受生尽行道意,作可作,不复还来”(见七处三观经。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二第十经作:尽于此法得漏尽,得无漏解脱慧解脱,现法自知,身作证具足住,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...如果能够这样修持,则“观欲如火坑,亦如刀剑,知欲见欲,不贪于欲,不住欲”。“眼见色无忧无喜,住舍专念,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,不喜不忧,住舍专念”。“其心调柔,出要离欲”(同上),自证知五无学聚(无学...

    毓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4256145.html
  • “杂阿含经”论涅槃

    见迹,不断坏,堪任成就,厌离知见,守甘露门。虽非一切悉得究竟,且向涅槃。如是弟子从我教法,得离疑惑。’复问瞿昙:‘复云何教诸弟子,于佛法得尽诸漏,无漏解脱、慧解脱,现法自知...论’载:“以无明灭故,无有起,以无起故,境界随灭;以因缘俱灭故,心相皆尽,名得涅槃。”‘涅槃玄义’卷上称:“既可得翻,且举十家...

    杂阿含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1863706.html
  • 《相宗络索》内容提要

    ,名大菩提。虽说舍八识,只是舍去有漏的八识,别有无漏净善的八识和二十种无漏所(别境五不说慧,即四智故)亦俱转得,又得无漏色身和清净报土,这便是最极无上的大成就。本书以八识转成四智终,是具有卓见的。,...;22、七识能熏四义;和17、六位所章,通是讲心理的组成因素的。它以八种识和五十一种所为一切心理现象的成因和本质。识即认识,认识颜色的为眼识,认识声、香、味、触的为耳、鼻、舌、身识。它们都是以具体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663806.html
  • 略论法相义与唯识义异同

    ,说名为相,似能诠现,施设为名,能变心等,立为分别,无漏等,离戏论故,但总名正智,不说能所诠。四从缘生,皆依他摄。”《识论》述三性五法相摄有四说不同,而取此说。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,法相义是从有为...思维判断上显示中道实相义,而法相义的内容是五法三自性。所谓五法,就是:名、相、分别、正智、真如。五法概括了凡圣在认识的不同性质。凡夫的认识是有漏认识,圣者的认识是无漏认识。有漏即分别,无漏即正智。分别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4765667.html
  • 修习安那般那念的境界

    解脱’更优越或更完美的了。”  世尊如是说。阿难尊者踊跃欢喜。 【中译节录】 (一)离贪欲者心解脱,离无明者慧解脱。(杂阿含七一○经及一○二七经)(二)有七处善,三种观义,尽于此法得漏尽,得无漏...多为中译者所加,只供参考。  二:身心(名色)是缘意识(识)而产生的,因此修安那般那念而观察思惟身、的人,有必要认识意识的境界,才知道每一修习阶段的觉想和意识层次。   慧解脱(节译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269625.html
  •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

   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宋立道  一、昙鸾的行历   昙鸾,山西雁门(代州,一说并州汶水)人,俗家距五台山很近,十余岁时,因闻五台灵感化迹,登临发,并披剃出家。其...满足往生志愿的必須条件。   (3)易行道的动力来自“他力本愿”。简言之,这里的“容易实行”是因为有两点,第一,只要本着坚定的信仰,从本心中生出求往生的大愿就可以了;其二,一旦有笃实的信心,实现这个...

    宋立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5271310.html
  • 2005年三月三四祖圣诞期间——交流问答

    》,安般守意就是用安那般那数息观来便我们的不打妄想,用数呼吸的方法来保持心态的宁静,就叫安般守意。次第禅不等于说就一定要按照四禅八定一步一步修完才能开悟。你修的是次第禅,发的是无漏、菩提、大悲,你由次第禅一步就可以跨到无漏无为。所以方法过程是什么不重要,关键是看你的发是什么。我们打一个比喻:有十个人都要到黄梅去。这十个人是不是为一个目的去呢,不是的。有的人买一双袜子、买两根针;有的人为买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688706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三十八)

    可能有真正清净的体性。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的无漏、法身妙智所现,万物都具足无量功德庄严,都能普作佛事,妙用无边。所以这不能仅仅理解为外相庄严、美妙,而是具足无量的功德庄严。所谓的“宝&...rdquo;意思是极乐世界的万物都是珍宝的体性。   “自然”是法尔的意思,也就是不假造作,法性本然。可以理解为这一切的功德庄严从阿弥陀佛的无漏智慧中自然流现。《华严经》中说:&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20010325726.html
  • 延寿《宗镜录》之天台修持思想

    禅净合一的思想。   为了昭示禅教一致,延寿多次以天台义理阐释他的净土观。如在《宗镜录》卷21中,有人问“净土以何为体”时,他认为应“以佛自在无漏为体”,然后解释说:   天台《无量寿疏》云,夫乐邦...如来藏的本来面目,达到“事理交彻,性相融通,无法不收”。为了修习“一心”,他主张用天台宗所说的妄心观的观法,渐次修习,以求达到“无住处,则无有心,既无有心,亦无无心,有无总无,身心俱尽”。他说:   ...

    朱封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5741432.html
  • 简介部派思想大要

    本净论者,有漏无漏建立在漏(烦恼)的有无,而不在心的自体。有漏的念念生灭心,虽或善、或恶、或无记,但是在前后不断生灭的演变中,发现相互一贯的,不变的一心或常,也就是了了明知的觉性,就是净心。大众部、分别说部主张是能觉了性,是本净的,如与漏具有就是有漏心,离却烦恼就是无漏。如《成唯识论》卷二“分别论者虽作是说:心性本净,客尘烦恼所染污故,名为杂染。离烦恼时转成无漏,故无漏法非无因生”(大正...

    叶慧祥 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951769.html